高效沉淀池。生化处理之后的二次沉淀池出水悬浮物浓度为 20 ~30mg/L,深度处理单元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去除悬浮物和化学辅助除磷,使 SS < 10。高效沉淀池分为絮凝与沉淀两个部分,经斜管沉淀后的出水通过池顶集水槽收集排出。部分污泥从沉淀池回流至快混池或絮凝池中心反应筒内,污泥循环率通常为5 ~10%。关键参数如下:
①快混池停留时间 t 一般在 1~3min 即可。PAC 的投加量与原水类型及参数有关,一般加药量在30~ 100mg/L,具体以实验结果为准。
②絮凝池:进水管内进水与回流污泥进行混合,流速按 1m/s 左右控制。絮凝池停留时间 10~15min。控制导流筒内流速:0.5 ~0.6m/s。一般 PAM 加药量在 0.5~1mg/L,配比 0.1%。过流洞至推流区流速0.03~0.035m/s。
③斜管区:沉淀区的表面负荷:斜管区水平投影单位面积的处理水量 10~20m3/(㎡·h)。沉淀池清水区上升流速 5.5~7mm/s。
(2)反硝化滤池。①曝气生物滤池。曝气生物滤池根据处理程度不同可分为碳氧化、硝化、后置反硝化或前置反硝化等。
关键参数:a 池体高度宜为 5~7m。
b曝气生物滤池宜分别设置反冲洗供气和曝气充氧系统。曝气装置可采用单孔膜空气扩散器或穿孔管曝气器。曝气器可设在承托层或滤料层中。
c 曝气生物滤池宜采用滤头布水布气系统。反冲洗宜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,通过长柄滤头实现。反冲洗空气强度宜为10~ 15L/(㎡·s),反冲洗水强度不应超过 8L/(㎡·s)。
d 曝气生物滤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宜为3~6kgBOD5/(m·d),硝化容积负荷(以NH3-N计)宜为 0.3~0.8kgNH3-N/(m·d),反硝化容积负荷(以NH3-N计)宜为 0.8~4.0kgNH3-N/(m·d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