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他因素
电流、电解时间、pH、电解质浓度、极板间距等是电催化技术处理实际废水的关键影响因素。钱佳旭采用电催化技术处理苯酚废水,考察了电流、电解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。结果表明,在一定范围内,随着电流的增大、电解时间的增加,苯酚去除率升高;但持续增加电流、电解时间,会使副反应增加,因此需结合节能、延长电极寿命等选取最佳电流、电解时间。
孙南南等在采用电催化技术降解苯酚的研究中发现,pH会影响电催化氧化过程。pH为酸时,以直接氧化为主,但酸性过大,阴极易发生析氢反应,且极板容易被腐蚀;pH为碱时,以间接氧化为主,但碱性过大,阳极容易发生析氧反应,造成电流效率下降。污染物的电催化氧化方式是在不同的pH条件下,2种氧化方式竞争的结果,不同的污染物各有最适宜的pH。适宜的电解质浓度可以提高反应体系的导电率,加快污染物的去除。
张骞在采用三维电极法降解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实验研究中,考察了电解质浓度、极板间距对降解效果的影响。结果表明,当Na2SO4浓度为0.15 mol/L时,降解效果最佳,继续增大电解质浓度,去除率没有明显提高,反而增加了药剂成本,加剧了副反应;随着极板间距的增大,降解效果变差,但极板间距太小,电场强度过大,会导致极板瞬间放电。采用电催化技术处理不同的污染物,会有不同的最佳工艺参数,需不断尝试,以获得最大效果。